在那遥远的村落里,有一户田姓人家,家中两子,性格迥异,命运多舛。
老大脚踏实地,以耕作为生;老二则怀揣梦想,步入仕途,渴望金榜题名。
然而,岁月如梭,老二年至不惑,仍只是个秀才。
一日,他向父亲提出,欲弃文从农,转而学种地。
父亲虽有不舍,却也应允,遂将家中河北之地划归老大,河南之地则给了秀才。
秀才深知大哥种地有方,便前往讨教。
老大憨厚朴实,毫无保留地将种地秘诀倾囊相授。
古时种田,皆靠天吃饭,春种秋收,因而形成了春天求神问种的习俗。
田家老大亦是如此,且他所求的徐老,乃是一位与众不同的高人,算得极准,极为灵验。
转眼又是春暖花开时,秀才随老大来到徐老家求神问种。
徐老果然非同凡响,他立下铁规矩:求神问种,需心领神会,他摆出庄稼形状,由人猜测。
求种者不得直接向他询问,相互之间亦不可互问互说,否则泄露天机,不灵且遭天谴。
秀才满口答应,自信满满。
徐老做法后,双腿一盘,头一歪,坐在地上再也不动了。
老大和秀才遵守规矩,默默回家。
临别时,老大叮嘱秀才:“兄弟啊,你可得想好再种,莫要耽误了收成。”
秀才却信心十足,胸有成竹。
秀才地里种上了谷子,满心欢喜地等待着丰收。
然而,当他来到老大地里查看时,却发现老大种的是向日葵。
秀才心中疑惑,却也无法违背徐老的规矩,只能焦急等待。
秋风起,庄稼黄,结果揭晓。
老大的向日葵硕果累累,秀才的谷子却寥寥无几。
秀才不解,找到徐老询问。
徐老笑道:“秀才啊,你猜的不对。
谷子是弯着腰的,向日葵才是歪着头的。”
秀才哑口无言,却仍不甘心。
第二年春天,秀才再次来到徐老家求神问种。
这次,徐老做出一个深深低头的形状。
秀才回家后,在自家地里种上了豆子。
然而,秋天到来时,他的豆子收获无几,而老大的豆子却丰收满满。
秀才再次找到徐老,徐老指出:“你虽然猜对了种什么,却不了解庄稼的习性。
你得了块好地,却把不喜大肥大水的豆子种在了里面,怎能丰收?”
秀才心中不服,却也无话可说。
第三年春,秀才又至徐老家。
这次,徐老直直地挺起了头。
秀才心中暗喜,认为自己终于明白了徐老的暗示,于是在地里种上了玉米。
然而,秋天到来时,他的玉米仅收回了种子,而老大的玉米却丰收在望。
秀才再次找到徐老,徐老语重心长地说:“秀才啊,你这次猜对了种,却缺了一个‘勤’字。
不辛勤耕耘,怎能期待丰收呢?”
秀才听后,恍然大悟。
他终于明白,种地并非易事,需要勤奋与智慧并存。
他决心好好读书,当好秀才,不再妄自菲薄地去种地遭罪了。
而这个故事,也在村里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