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抵抗与妥协-《皇冠下的福尔摩沙》

12 抵抗与妥协(第1页)

在打狗与府城周边地区英军快速夺取据点後,清朝的台湾镇总兵率领残部撤往东部山区短短三日内,整个西南沿海地区已被列强之旗覆盖清廷派来的救援舰队刚驶入澎湖水域,即遭皇家海军拦截并b退消息传回福建,道光帝震怒,却又力有未逮n英国的战舰没有停下脚步总督麦拉l爵士抵达後即下令:「凡民间不服从管制、仍称大清天朝者,视同敌对势力」他深知,要统治这片言语、风俗与法制皆不同的土地,不能全靠武力,而要靠「习惯的更新」n---n一、仕绅之间n首批被召见的是地方士绅与地主,来自府城、诸罗与鹿港的数十人聚集在新设的临时政厅外他们原本是协助清朝收税与调解的「乡绅」,如今却被迫选择是否接受异族政权的统治n「我们不认识你们的法律,也不懂你们的语言」鹿港的林员外当场表示不满n总督府翻译官是一位曾在澳门工作的汉人,带着南洋口音耐心解释:「英政府承诺保留本地土地所有权,仅徵收固定地税,并提供协助海上贸易安全」n另一位来自府城的商人,吴家大少,却悄悄靠近英方官员,表示愿意协助港口商运安排,条件是保证其家族特许贸易权不被侵犯n妥协,从利益开始n---n二、抵抗的名字n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低头n来自诸罗山区的义首h文元,号召乡勇百余人,在大肚山与浊水溪上游间的山道上设伏,袭击英军运粮车这些乡勇多为失业农民与逃兵组成,配备老旧火绳枪与猎刀n「你们要保皇朝,我要保家园」h文元在一场简短的鼓舞中说道n这些小规模的抵抗在1841年下半年接连出现,英军在行政扩张中屡受袭击总督府遂下令设立「乡治委员会」,由合作的本地士绅组成,用来调解与安抚地方n英方政策是:「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人」这在未来会被称为「间接统治模式」n---n三、教育与语言的种子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