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四乐书第二6-《史记读后感》

卷二十四乐书第二6(第1页)

平公曰:“音无此最悲乎?”

师旷曰:“有。”

平公曰:“可得闻乎?”

师旷曰:“君德义薄,不可以听之。”

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原闻之。”

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

一奏之,有玄鹤二八集乎廊门;再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平公大喜,起而为师旷寿。

反坐,问曰:“音无此最悲乎?”

师旷曰:“有。

昔者黄帝以大合鬼神,今君德义薄,不足以听之,听之将败。”

平公曰:“寡人老矣,所好者音也,原遂闻之。”

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之。

一奏之,有白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而雨随之,飞廊瓦,左右皆奔走。

平公恐惧,伏于廊屋之间。

晋国大旱,赤地三年。

听者或吉或凶。

夫乐不可妄兴也。

太史公曰: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

正教者皆始于音,音正而行正。

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

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礼,羽动肾而和正智。

故乐所以内辅正心而外异贵贱也;上以事宗庙,下以变化黎庶也。

琴长八尺一寸,正度也。

弦大者为宫,而居中央,君也。

商张右傍,其余大小相次,不失其次序,则君臣之位正矣。

故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夫礼由外入,乐自内出。

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内。

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

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

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

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

乐之所兴,在乎防欲。

陶心畅志,舞手蹈足。

舜曰箫韶,融称属续。

审音知政,观风变俗。

端如贯珠,清同叩玉。

洋洋盈耳,咸英余曲。

(未完待续)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