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县任县令的郑板桥,以清廉正直着称,不过短短两三载,便使得这方土地呈现出一派和谐安乐的景象。
某日,东乡传来大吉之讯,郑板桥特意换上秀才装扮,携带着笔墨纸砚,骑上那头温顺的小毛驴,看似要重操旧业,摆摊卖起字画来。
然而,这卖字画的营生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乃是私下探访民情。
集市之上,郑板桥刚刚铺展开摊位,便引来众多围观者。
这时,一位老汉拿起一幅描绘得栩栩如生的牛画,细细端详,眼角竟泛起了泪光。
郑板桥见状,以为遇到了知音,便热情地上前搭话:“哎,老兄,可是喜欢这幅画作?若真喜欢,不妨开个价,多少银钱都好说。”
老汉放下画作,叹了口气:“看着这牛画,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卖牛钱。
那日,我将家中老牛牵到集市,换了五罐钱。
谁曾想,刚走到村头,就碰上了那燕八毛。
他非要借我那五罐钱,还信誓旦旦地说过几天就还。
可今日我去讨要,他却翻脸不认账,既要证人又要借条,我两样皆无啊。”
说着,老汉用手背拭去眼角的泪水。
旁边一位青年见状,向郑板桥解释道:“这位老伯姓王,为人老实憨厚,人称王老实。
而他祖上姓严,家族中有个出了名的吝啬鬼,好占便宜,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因此得了个外号叫‘严拔毛’,时间久了,以讹传讹,就成了‘燕拔毛’。”
郑板桥听闻众言,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微笑着对王老实说:“老伯,这幅牛画我便送予你吧。
别看它现在只是张画,但这头牛可是会长的。
等到它长到这张纸都放不下时,便会从纸上跃下,变成一头活牛。
而纸上呢,又会生出一头小牛,如此往复,生生不息,您将会有许多头牛呢。”
王老实虽然对这番话半信半疑,但还是欣然接受了这幅牛画。
很快,牛画的事情便在三村五里传开了,好奇的人们纷纷来到王老实家中看热闹。
正如郑板桥所说,那画上的牛一日比一日大。
到了第十日,那头牛已经大得仿佛要撑破纸边了。
第十一日清晨,人们早早地来到王老实家。
刚一进院,就见王老实正给一头又肥又大的黄牛喂料呢。
再看墙上贴着的那幅牛画,上面果然又出现了一头小牛。
众人纷纷称奇,这时,燕拔毛也挤进了人群,对王老实说:“王大哥,你既然又有了牛,就把那幅牛画卖给我吧。”
王老实倒也爽快:“行,五罐钱卖给你了。”
燕拔毛生怕王老实反悔,连忙掏钱买了那幅画。
他恭恭敬敬地将牛画挂在了正堂,每天烧香供奉,可偏偏那牛就是不下来。
原来,郑板桥那日回去后,又画了九幅牛画,画面上的牛一幅比一幅大。
到了晚上,他悄悄将画送到王老实家里,嘱咐他每天夜里换一幅。
到了第十日,郑板桥又拿出五罐钱,让衙役去集市上买了一头牛,趁着夜色将牛送到了王老实家。
这一切,都是为了引诱那贪财的燕拔毛上当。
郑板桥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巧妙地帮王老实要回了卖牛钱,让那燕拔毛有苦说不出,真是大快人心!
您说呢?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